9月份第一周,诸多电车企业的销量都环比暴跌证券公司配资,这与此前他们公布的订单总数高达5000万辆形成了极为强烈的对比,凸显出车企的订单营销已无法玩下去了,甚至还因此成为全球汽车业界的笑柄。
这几年电车行业的订单越玩越柳,在去年之前车企发布新车型的订单数往往是数万辆,去年媒体就曾采访车企高管,曝出车企高管说了实话,眼看着别人动辄都是数万辆订单,自家如果报出几千辆的订单,面子上不好看,因此都纷纷报出了数万辆的订单。
到了今年,车企的订单就更猛了,数十万辆订单横空出世,这再次让汽车行业瞠目结舌,原来订单还可以这么晚,而一些车企也确实因为超高的订单成为互联网热点,成功出圈,由此订单数越报越高,以至于有业界人士指出今年诸多车型的订单数已达到5000万辆,比中国市场一年的汽车销量3000多万辆还高出六成,这下子彻底绷不住了。
日前分析机构指出,今年国内诸多车企之中,前8个月完成目标销量六成以上的只有有限的几家车企,这无疑说明车企报出的订单不断创新高不太靠谱,汽车市场并没有车企的那么乐观,事实上今年许多车企的月度销量都比去年的高峰低不少。
9月份第一周诸多电车企业的销量猛跌,甚至出现环比腰斩的情况,这对于期待金九银十销售旺季的车企来说无疑是又一闷棍,汽车市场的情况比他们预估的更差,高高在上的订单对于他们拉动销量的作用非常有限。
订单营销失去威力,在于消费者也看清了这种把戏,在如今汽车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,是车企求着消费者买车,而不是消费者求着买车,更不存在需要等待数个月才能提车的困难,你家生产不出,其他车企可以提供丰富的车型,价格还更便宜。
日前《齐鲁晚报》报道指,超过200多个车主委托律师起诉,要求车企返还定金,车企试图以车主反悔为由没收消费者的数千块定金不可能,这体现了国内消费者的成熟,其实在海外市场,消费者集体诉讼很常见,车企占消费者便宜是不可能的事,进一步让订单这件事被炒热,这也提醒了车企如今的消费者不好欺负。
如今诸多电车企业的销量环比暴跌,车企更慌了,已有多家车企进一步降价,其中外资车企的降价尤为猛烈,B B A几家豪车品牌的电车更是猛烈降价超四成,都在拼命讨好消费者,让利消费者,这对于那些车企来说更是巨大的压力。
汽车行业与手机行业很不一样,汽车使用寿命长达10多年,如此就要求汽车的质量做得足够好,汽车企业还得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务,汽车行业的竞争是长周期的竞争,是实力的比拼,短时间的噱头营销无法长久。
但愿这次市场发生的变化能让这些汽车企业吸取教训,真正反省,造车就得长期坚持,需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,玩一时的营销能吸引消费者,但是如果出现问题反噬也将是非常猛烈的,毕竟汽车价值太高了,一辆车可能是一个家庭的大部分财产,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,消费者是真的会死磕的。
线上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